随着银行纷纷拓展消费贷业务,监管对银行消费贷业务的监督力度也在提升。银保监会官网公告显示,今年以来就有80余份银行消费贷相关业务违规罚单。
在银行消费贷业务管控加强的同时,各银行正在加码消费贷业务布局。今年上半年,零售产品创新不断,各种信用贷产品加速上线,面向优质客群的消费贷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低价竞争频现。同期增信保险捆绑、过度营销等各种投诉问题也在加剧。
银行业务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来各地关于互联网贷款、消费贷资金用途等各种监管政策频繁落地,银行消费贷业务也在进行结构性策略调整,一方面加强渠道建设和优质客群业务拓展,另一方面也在调整风控策略,强化流程管控和风险防范管理。
//上半年开出80余份消费贷罚单//
银行消费贷业务监管趋严,上半年相关业务违规罚单数量激增,贷款“三查”、资金用途违规等成为监管关注重点。
银保监会官网公告显示,仅1月份至7月上旬,有80余份银行消费贷相关业务违规罚单,涉及数十家银行分支机构,主要事项包括消费贷资金违规挪用、个人消费贷款“三查”不尽职形成风险、线上消费贷业务内控机制不健全等。
某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人士赵海(化名)透露,自今年年初严查经营贷资金流入房市以来,监管对银行消费贷业务的违规惩处力度也越来越大,除了银行业务自查外,监管的抽查力度和范围也都明显提高,最主要的是资金用途问题,一旦发现资金被挪用作购房、还贷、炒股等情况,必须立即追回贷款。
王梅(化名)女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4月份在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推荐下办理了一笔30万元消费贷款,当时用该笔资金偿还了其他债务。“最近接到该银行的催还贷款通知,说我违反了资金用途规定,需要提前还清贷款。后来给我办理贷款的客户经理透露,此前这种情况很多,银行一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客户正常还款即可。但最近查得越来越严,即使资金没有用于买房、炒股,只要发现资金违规挪用的,也会启动风控程序。”
4月份以来,多地银保监局相继披露消费贷业务监管情况。厦门银保监局6月25日公告称,联合市住房局等十部门深入推进二手房市场专项行动工作,重点整治违规使用经营用途贷款、消费贷款以及小贷公司贷款等资金进行炒房的行为;截至5月末,查实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经营用途贷款及消费贷款2688笔,金额17.37亿元。此前,上海、广东、北京等各地监管部门也相继披露消费贷监管稽核调查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从各地监管部门披露的消费贷业务违规罚单来看,除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地方分支行外,地方城商行近来越来越成为消费贷业务违规监督检查重点。整体来看,地方银行消费贷业务展业流程管控也备受关注。
随着资金用途和“三查”管控升级,银行消费贷业务渐趋审慎。另一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零售业务负责人江涛(化名)透露,消费贷资金用途很难控制,有些贷款客户资金到账后取现或周转进其他银行储蓄账户,很难进行后期监控。“现在监管要求越来越严,为了减少监管风险,我们近来在消费贷这块比较谨慎。”
部分银行开始调整线上信用贷额度策略。赵海向记者表示,最近该行调整了线上消费贷的审批政策,以前线上贷款最高审批额度为30万元,最近刚下调至20万元。“线下额度依然比较高,有些能达到100万元甚至更高。现在所有消费贷都是线上申请的,不过客户可以再到网点补充提交资料证明,如工资流水、房产、行驶证等可以证明个人经济实力的资料,让银行更好地了解客户,理论上银行会酌情提高额度的。”
广东某贷款中介机构客户经理也透露,近来很多银行的线上消费贷申请额度都调低了,一般都建议客户通过线下渠道补充一些证明材料,以提升银行对客户的信用评分,可以提高审批额度。“实际上现在很多银行的消费贷都可以做到50万~80万元左右,不过都需要线下申请,线上的提交资料比较简单,单笔的额度也有限。”
赵海表示,银行消费贷授信策略审慎是结构性的,对贷后风控监管收紧的同时,对低信用评级客户的授信也在收紧,资源普遍在向优质客户倾斜。
//差异化产品创新需求凸显//
对资金用途管控升级的同时,各银行仍在加强消费贷布局力度,尤其面向优质客群的同质化竞争更加激烈。
赵海透露,最近受政策影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额度非常有限,利率很高,收单太多也放不了款,做的越来越少;但消费贷是没有额度限制的,是目前零售业务中能大力发展且赚钱的业务板块。
银行业人士普遍认为,消费贷业务将是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中国银行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显示,“十四五”时期,预计商业银行住户贷款年均增速为14%~16%左右,住户消费贷款增速保持在 12%~14%的稳定区间。
在赵海看来,现在各家银行都想做大消费贷业务,但是符合银行要求的客户很难找。“市场上需要办消费贷的客户很多,但银行要保证资产质量,只能选择优质客户,如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员工等。但现在各家银行都在做消费贷,优质客户群体有限,因此对这类客群的竞争更加激烈。”
各类面向优质客群的消费贷产品加速上线。上述贷款中介机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前两个月很多银行都纷纷上线了一些消费贷或经营贷产品,除有抵押物的房抵贷类产品外,多数都是面向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国企工作人员的代发工资贷、公积金信用贷等。“各家银行的产品都差不多,额度都很宽松,且利率优惠力度较大。比如客户公积金缴纳基数越高,综合信用评分就越高,利率就越低。”
江涛则表示,一些产品刚推出时会有一些促销的优惠政策,7月份以来很多优惠政策都相继到期了,不过银行在新产品的推广和营销力度上没有减弱,后期可能还会有更大力度投入。
某国有银行深圳支行零售业务人士也指出,最近银行消费贷除加强风控外重点是丰富产品线,积极推出一些新的产品。“不过所谓新的产品主要是看有没有新的数据对接,现在银行对接的数据多是公积金、社保等数据,因此产品同质化也比较严重。现在银行也在积极开发新的数据模型,或尝试差异化利率定价,以实现差异化竞争。”
今年以来,车位贷、二胎贷、新婚贷、墓地贷等各种消费贷产品层出不穷,地方银行消费贷上线步伐提速更加明显。产品创新加速的背后,各商业银行消费贷业务差异化发展需求日渐凸显。
赵海补充指出,联合贷款受到管制后,现在银行消费贷业务都要通过自营渠道拓展,这对银行来说压力更大,也使得银行对差异化经营的需求更加迫切。“下一步银行不仅要加强自营渠道的建设布局,更需要通过差异化产品的设计来吸引和留住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