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行长官网-POS网_养卡玩卡_信用卡资讯_pos资讯_银行风控线报-网贷口子社区_综合的羊毛分享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发新帖
查看: 2839|回复: 0

个人数据都被这类企业控制着?侵犯"个人金融信息"罚单18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2 17: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个人数据都被这类企业控制着?侵犯"个人金融信息"罚单181件,银行竟是"大户"撸卡圈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指出,未来对数据权属的明确,或将对整个金融体系的数据中后台建设带来根本性的影响,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路径可能发生改变。
传统业务模式中,银行主要依靠客户自身主动提供和上门访谈获取信息。步入数字经济时代,银行的业务模式已经逐步转向围绕数据展开。“有了数据之后,就可以精细用户画像,业务更能够实现精准营销,也就是获客。”有银行从业人员表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获取数据,然后通过数据找到客户、识别客户。
与此同时,涉嫌侵犯个人信息的合规性风险也在增加。据移动支付网发布的《中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执法白皮书2020》不完全统计,央行在今年开出的行政处罚罚单中,案由涉及“个人金融信息”的共181张,涉罚金额合超1.8亿元人民币,处罚对象包括银行、证券公司、支付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等。
从监管处罚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处罚金额还是频次上,银行都是涉罚“大户”。从银行类型来看,涉及“个人金融信息”的相关处罚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村镇银行以及信用社等。也就是说,银行在这类相关违规问题上具有普遍性,并非某一类银行的问题。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市场在便捷性和信息保护之间进行博弈后的选择,而用户作为个人信息的拥有者,也是促成这一结果的“合谋者”之一。“当前,我国民众之所以能够享受高度便利的金融支付服务,很大程度上都是用自身信息安全换来的。”有行业研究人士直言,“也可以理解成,在大势之下,国人也习惯了用一定隐私的暴露来换取生活上的方便”。
用户到底是愿意让渡隐私,还是缺少选择权?有法律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用户牺牲个人的一些隐私去换取可享受的消费服务或是便利的电商服务,可能多半是被迫的。“自然人并没有主动愿意牺牲个人隐私去换取享受的便利,很多时候是被动的。”
除了法律规章外,要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还需“软硬兼施”。他指出,很多信息泄露事件是发端于快递员、电商平台小商家等环节,对于这类情况很难仅通过上层法律设计进行约束,而需要建立起职业道德教育、监督惩罚机制等配套设施。“简而言之,个人要教育、平台要约束、司法要跟进,这个过程需要慢慢完成,相信未来也会慢慢完善。”






老行长支付网,为您想得更多,看得更远!让智慧点亮生活!http://Laohangzhang.com.旗下微信公众号:卡王之家。专为持卡人着想的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老行长 ( 粤ICP备18015827号-1 )

GMT+8, 2025-4-20 19:33 , Processed in 1.0657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