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一些。主要是这么几个事情。
01 一个是套码
套码就是发改委对 信用卡刷卡时候规定不同种类商户有不同的手续费。
其中最低的公益类,手续费是0%,超市是0.38%,娱乐类手续费是1.25%。而控制这个商户类型的,就是收单号中的某4位数,MCC码,代表你的行业编码,例如5814是快餐类这样。
那商户为了刷卡手续费降低增加自己利润,就会选择和收单机构作假,例如娱乐业拿到超市的码来用,把这4位数字替换掉,自己手续费就降低了0.8%左右,对利润还是很有帮助的。
02 第二个是虚拟商户
那套码的商户类型是根据公司注册地注册信息来的,要想套码套成别的类型公司,就必须要有另一个坑给你落。所以为了做出这个套码的公司,就是支付公司提供虚假商户注册信息,然后入网之后借给别的商户用,来完成套码。对于银联的支付网络来说,就存在虚拟商户风险。
03 第三个是虚假预授权
大家可以去查预授权事件,这个事件基本是惩罚第三方支付的导火索。
操作手法就是,你一个1万额度信用卡,你在信用卡里面存100万,然后用POS机预授权,预授权的时候由于可以授权15%的金额,你就可以授权115万,然后你再通过不合规的三方支付机构进行套现,你就取出了115万,凭空做出15万。
据说有人把这个授权的金额做到了上亿,然后跑路。
04 第四个是切机
这个就更恶心一点。
会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人,去商户那边游说你,说只要我帮你看看POS机,做个软件升级,你费率就降低了,失败了也不要钱。
然后就通过POS机预留的调试接口,把里面的ROM信息重新写入,把原本清分的路径信息破坏修改,从此这个POS机就变成这家三方支付的POS机了。就和病毒木马一样。
05 第五个就是套现
这个就更常见了,去淘宝五百左右可以买一个一清机,费率大概就是0.38%左右,专门卖给个人套现用,配置好的虚拟商户,你买回去,在网络上banding你的结算卡和账户,所有在信用卡上的钱T+1就结算到自己银行卡里。
06 第六个就是直接通道
原本中国支付结算体系是收单机构接到银联,银联清分到各个银行账户结算,但是银联自己手上握着 0.2%左右的清分手续费。
于是就有很多第三方支付公司就和分行谈判,直接接入结算,大家瓜分这个原本是银联的蛋糕。
然后就是银联跳出来申明这是破坏中国的支付结算体系,要求监管直接叫停,声称如果这样可以,那银联何必投入时间精力建设结算体系呢?
事实上,确实跳过银联的清算环节有风险,不是好事。但是这一个利益相关者和银联一向的“中国特色”形象让这一举动蒙上很多阴影。
现在还有没这种通道,目前我也不清楚。总之,这种业务模式不好,但是银联也不是啥好鸟。
基本就这么几个事。此前8家支付公司被罚的直接导火索就是虚假预授权。因为这直接损害了正规支付结算体系。不过,我个人觉得只有第三方收单公司被罚有一点点不公平,因为有的银行现在水也深得很,干净不到哪去,银联商务好不到哪去,仗着裁判员爸爸耍小动作。
反正,从12年开始,收单市场就已经乱的不行了,这算是业内共识吧。
------------------------------------------------------------------------
要说原因的话,浅显一点的原因,就是10年央行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原本只有4大+股份制+银联商务的蛋糕,挤进来了大概百来家第三方金融机构分蛋糕,那原本正常玩法就能赚到钱,那现在赚不到了,只好用点阴的了。于是就有了上面的那些“秘籍”。
要说深层次点的原因,其实就两个。
第一个我觉得就是监管不力。
原本4大+股份制+银联商务在玩,那监管好办啊,谁乱玩你银行一把手我就通报,那个行长敢拿自己政治前途开玩笑啊。现在各种企业一来,支付结算司都傻了,怎么管?其实那些拿牌照的还好管,更难管的是那些连牌照都没有的照样收单的,你一个人行支付结算司多少人你有功夫去地方抓人罚款么?
发现自己没本事,干脆有不让第三方机构入网新用户了.......那不是那些有牌照没牌照的小支付公司更可以发展了,越大的越服从监管的支付机构越被压制?时代变化,自己还想着上个世纪的监管方式,来了俩新人,自己都觉得自己不会玩了。
第二个就是收单市场定价问题。
收单的分成是确定的7:2:1,收的费率又是发改委定的。换句话说,谁能拿下商户多,谁就有的赚。
那这么比,不出现上面那种乱象才怪。既然收单市场化,那费率分成,收费都市场化,谁清算能力强,到账售后服务做得好,品牌口碑做的响,风险危机控制得好,谁才可以多要一些费率,可以多一些话语权。这样才是一个正确的导向。
不过我觉得挺好,既然市场化,不死人是不可能的。死一批,活下来的肯定就比死掉的强一些,金融市场化创新大潮来袭,收单市场是第一个乱世,谁会是下一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