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套路,都是套路
消费返利诈骗防不胜防
各种无证支付公司
攻心诈骗计策
虚假信息
层出不穷
承诺成空 显示提现成功,却没收到钱
白先生加入平台一周后,APP软件显示可提取的本金和补贴为155元。白先生点下提现按钮,这笔钱顺利到账。随着美发店经营持续,顾客不断使用付通提供的二维码向商家付款。白先生经过查询,显示可提取金额为3500元。他在软件里进行提现操作,显示已经提现成功,可账户里却没有收到这笔钱。
这是咋回事?在沙河口区马栏广场附近经营通讯业务的王女士遇到了同样的麻烦。王女士记得,4月10日,一个年轻小伙到店里推销付通平台,声称平台对商家和顾客均有补贴。在对方劝说下,王女士加入了付通平台。4月17日,王女士在手机APP里进行提现操作,准备提出属于自己的4300元钱。可直到现在,她也没收到这笔钱。
受害商户 听说“刷钱”能返利,投入5.5万
直到后来,白先生和王女士才得知,受害商家不止他们两家。维权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受害商家加入队伍。截至目前,记者掌握的受害商家有25家,其中大连辖区的商家占多数。同时,在盘锦、营口、长春等地也有商家卷入。其中,在盘锦经营餐饮企业的范女士是在两名女业务员的推销下,加入付通平台的。范女士曾先后成功提现3次,慢慢地她就对平台产生了信任感。3月10日,范女士准备提现1.2万元,软件显示提现成功了,可账户始终没有动静。
在长春市经营二手车的邹先生更是后悔不已。付通平台欠他的本金就有5.5万元。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别的受害商户损失的是顾客消费的金额,而邹先生则是把自己的钱扔给了付通。原来,付通的负责人王某曾向他表示,如果邹先生在平台“刷钱”,能拿到7%的返利。2017年夏天,邹先生向平台投入5.5万元,他本以为能拿到不菲的返利,可残酷的现实戳破了谎言:将近一年时间过去了,他连一分钱都没收到。
失去联系 客服电话无人接听
款项迟迟未能到账,商家们起了疑心。白先生找到当初那两位业务员打听消息,一人电话已暂停服务,另一人则不回复微信消息。白先生致电付通客服热线,对方告知他“系统正在升级维护”,再耐心等待几天就能收到钱。“每次都说过几天就能解决,可每次都食言了。”如是反复几次后,就连客服电话也没人接听了。
商家们经过打听得知,付通的负责人姓王。最近,他们疯狂地拨打王某的手机,可要么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要么显示“呼叫受限”。邹先生说,最近能联系上王某,已经是4月5日的事情了。当时,王某告诉他,会尽快解决问题。
17日,记者拨打了付通以“400”为开头的客服电话以及王某的手机,均未能打通。其实,付通平台的实际控制者,是一家名为大连美华心路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华心路)的企业。工商营业执照显示,企业成立于2016年11月,法定代表人为王某,注册地址为庄河市黄海大街一段267号金贸银座商务大厦某房间。
无证支付公司违规开展支付业务
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同时,今年4月1日施行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规定,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应按规定取得相应的业务许可,并按相应管理办法规范开展业务。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要求,非银行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码技术的付款服务的,应当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支付机构为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提供条码支付收单服务的,应当分别取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和网络支付业务许可。
然而,工商营业执照显示,在美华心路的营业范围中,找不到与支付业务有关的经营项目。
其实,要识破此类骗局也相当简单。
首先,商户应该寻求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进行合作。商户可以登录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打开“政务公开目录”,找到“行政执法信息”分目录下面的“行政审批公示”并打开,点击“已获许可机构(支付机构)”,便可查看到目前已获资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其次,应防范“消费返利”风险,切莫贪图小利,谨防利益受损。一些平台打着“创业”“创新”的旗号,以“购物返本”“消费等于赚钱”“你消费我还钱”为噱头,承诺高额甚至全额返还消费款、加盟费等,以此吸引消费者、商家投入资金。然而,此类“消费返利”不同于正常商家返利促销活动,存在很大的风险,高额返利难以实现。资金安全无法保障,无证支付机构不受监管的约束,大量资金由平台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一切平台运作模式违背价值规律,一旦资金链断裂,参与者将面临严重损失。
来源:半岛晨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