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茗哥 主理的公众号有:老行长 撸卡圈 东莞天天见 有米佬 百家号:老行长 主理人; 知乎:老行长 主理人; 头条号:老行长 主理人 微博:老行长网 主理人 网易号:老行长 主理人; 小红书:老行长 主理人
(拎着紫砂壶踱步到江边)要说这重庆城头最近上演的"债务优化"大戏,那可比朝天门的缆车轨道还曲折。且听我老茗把这场金融闹剧的九曲十八弯,给诸位掰扯个明明白白。 第一幕:直播间里的"财神爷" (啜口茶清清嗓子)去年开春那会子,抖音快手上突然冒出帮西装革履的"金融导师"。个个顶着金光闪闪的title——什么"前银行风控总监"、"央企资产处置专家",在镜头前说得唾沫横飞:"负债百万?三个月给你清零!""征信黑户也能债务重组!"好家伙,这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财神爷开了直播带货。 江北杨老弟就是被这出戏码勾住的。去年生意折了本,欠着百来万外债,手机推送偏巧刷到个"中字头资产管理公司"的直播。主播小李西装革履坐在"央企背景墙"前,张口就是"国家新政策扶持""最高法债务重组试点",把个债务优化说得比火锅涮毛肚还简单。 第二幕:豪华办公室的"连环套" (敲敲烟杆)杨老弟按着直播间留的地址,摸到江北嘴某甲级写字楼。嚯!整整三层办公区,墙上挂着"央企战略合作伙伴"铜牌,前台小姑娘张口就是专业话术:"咱们是持牌地方AMC,您这案子得走特殊清算通道..." 负责接待的"王总监"更是个狠角色,先是搬出《企业破产法》条文镇场子,接着亮出"成功案例":某地产老板2.7亿债务三个月化解。末了掏出份盖着鲜章的合同:"您这百把万算小case,先交13万保证金,半年内帮您把债务砍到30万!" 第三幕:金蝉脱壳的"影子公司" (冷笑三声)要说这帮孙子是真懂兵法。杨老弟签的合同主体叫"渝新企业服务公司",可打款账户却是"蜀中文化传媒"。等三个月没动静找上门,好嘛!办公室早换成了家政公司,那个信誓旦旦的王总监,连企业钉钉群都查无此人。 江北经侦的兄弟后来解密:这伙人注册了二十多个空壳公司,法人都找的农村老汉顶包。真正的操盘手躲在三线小城遥控指挥,资金经过五道地下钱庄洗白,最后全换成金条塞进保险柜。您说这是搞金融还是拍谍战片? 第四幕:经侦支队的"剥洋葱" (拍案叫绝)要说咱们警察同志真是现代包青天。接到报案后,经侦总队调了八个会计事务所查账,发现这伙人每月直播引流费就烧300万,但正经AMC牌照半个没有。更绝的是他们自创的"债务优化模型"——收客户30%保证金,拿其中15%返利给拉人头的"债托",剩下15%...嘿!全进了私人腰包。 专案组顺藤摸瓜发现,这帮人连话术本都是请心理学教授编的。针对不同受害者定制剧本:对个体户吹政策东风,对工薪族恐吓征信黑名单,对老年人就冒充公检法。好一招"看人下菜碟"! 第五幕:收网时的"黑色幽默" (笑得直拍大腿)抓捕当天最有戏剧性。主犯张某正在某五星酒店开"债务优化师特训营",台下坐着百来个交了三万八学费的"学员"。警察破门而入时,这厮还在白板上画资金盘模型,结果被拷走时嘴里还嚷嚷:"你们抓错人了!我在教他们金融创新..." (长叹一声)说到底,这场"解债"闹剧就是精准狙击人性弱点。他们算准了三点:债务人的走投无路、普通人对金融术语的敬畏、还有对"央企背书"的盲目信任。可他们忘了一句老话——再精妙的骗局,也逃不过时代的照妖镜。 (端起茶缸一饮而尽)最后送诸位四句真言:
一查工商登记是否人照合一,
二看资金流向是否阳光透明,
三问处置方案是否依法依规,
四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江湖水深,各位且行且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