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 病
(一)临床症状分析及治疗
一、胀满
症状轻者表现为满,重者为胀,有虚实之分。虚胀则用
党参、黄芪、高良姜之类;实证胀满则重用枳壳、厚朴、
陈皮,木香、佛手、槟榔、香附之类,以理气消胀,以
胀满为主症者多见为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
二、疼痛
须辨寒痛、热痛、气滞痛、食痛等。临床上以虚寒痛和湿
热痛及肝气犯胃之痛为常见,寒痛者重用干姜或高良姜、
肉桂、砂仁,热痛重用黄连,气滞痛者用香附、木香、枳壳、
佛手等,饥饿痛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后即痛者常
见于急慢性胃炎、出血糜烂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
三、纳差
各型胃脘痛均伴有纳食减少。食滞纳减者用焦三仙、炒谷
麦,鸡内金等,湿热纳差者则用厚朴、苍术,脾虚者用
炒白术、党参,肝郁不食者用柴胡、香附,胃阴不足者用石斛、麦冬。
四、舌象异常
常见舌红苔黄厚腻(湿热证)和舌淡苔白厚腻(寒湿证),
而以前者湿热型胃脘痛为多见,用苍术、厚朴以健脾燥湿,
黄连清热。舌淡苔腻微黄为寒湿开始化热,苔色越黄热
越重,舌苔越厚湿越重。至于舌红少苔的胃阴虚舌象则
较少见。
根据上症胃脘痛,辨证以湿热中阻者最常见,多数是在
脾胃虚寒的基础上。因寒邪郁久化热,转为湿热,阻于中
焦脾胃,表现为舌苔由白转黄,胃脘由冷痛转为嘈杂、
胀满而痛,或由脾胃虚不运,湿邪停留,湿郁化热,而
致湿热中阻,舌苔由白腻转为黄腻,症状由虚转实,或
由肝郁气滞,横逆犯脾胃而致脾胃气机阻滞,湿邪与热
邪合而为病,根据这一病机,用平胃散合左金丸加减,
收到良好效果,药用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云
茯苓15g、半夏10g、砂仁15g、黄连6g、吴茱萸6g,纳
差明显加焦三仙各10g,便干加炒槟榔15g,胀满加枳壳
15g。
【病案1】患者,女,50 岁,症见胃脘胀满、纳差、口干、便干,3 一7 天未解,舌红、苔黄、厚腻,为湿热阻于中
焦,予清热燥温促脾和胃。药用苍术15g、厚朴15g、陈
皮10g、枳壳10g、砂仁15g、云苓15g、半夏10g、黄连
8g、槟榔15g。6 剂后, 大便通,食欲明显好转,舌苔转薄,
原方去槟榔改枳壳15g,连服6 剂,诸症皆消。
【病案2】患者,女,32 岁,胃脘疼痛以饥饿时为主,
受寒时明显,进屋后减,纳差,反酸,舌淡,苔厚,脉细,
为脾胃虚寒,予上方加减,药用党参15g,炒白术10g,云苓、
枳壳、木香各10g,砂仁10g,陈皮10g,半夏10g,川连
6g,吴茱萸10g,干姜6g,服20 余剂,诸症皆消。
注:脾胃虚寒者用左金丸的意义是重用吴茱萸辛热
以温中散寒,吴茱萸尚有中和胃酸作用,黄连可消除胃
粘膜炎性病变。常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之取舒肝行气和
胃之效。根据“久病入络之理”,常在辩证处方中佐以
少量活血药,对久病久治的患者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
效果。【临床分型】
一、瘀血阻络型
表现为胃脘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而拒按,入夜尤甚,
久病不愈,舌多紫暗,脉涩,治疗此型常以黄芪建中汤、
丹参饮、失笑散三方化裁。处方:黄芪30g,白芍30g,
五灵脂15g ,砂仁10g。偏寒加炮姜,偏热者加大黄,反
酸者加煅瓦楞子15g、海螵蛸15g;若胃脘痛兼憋胀,加
川楝子15g、延胡索15g;便血加地榆炭10g。
二、饮食停滞型
本型病由暴饮暴食,饮停食滞,致胃中气机阻塞,
临床多见胃脏胀满,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物,吐食或矢
气后痛减,苔厚腻脉滑,以保和丸为主配以消导药加减
施治,常选用枳实、槟榔、青皮等,消导之药既善行
气又消积,可谓一举两得。处方:焦三仙各15g,云茯
苓10g,半夏10g,青皮10g,槟榔10g,枳实10g,厚朴
10g,甘草6g。三、寒邪客胃型
临床多见胃暴作,得温痛减,遇寒痛增,其特征为
口燥,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治以散寒止痛,处方:
高良姜10g,香附10g,吴茱萸3g,陈皮10g,甘草6g。
四、肝气犯胃型
多见胃脘胀甚于痛,痛连胁部,噫气矢气则舒,心
烦喜怒,苔薄白,脉沉弦。此型常以疏肝理气和胃论治,
以柴胡疏肝散为主加减。药方:柴胡10g,白芍30g,枳
壳15g,半夏10 g,香附10g,高良姜10g,百合30g,山
茱萸10g,川楝子15g,延胡索10g。吐酸加川黄连6g 、
吴茱萸1g,暧气加佛手10g,纳差者加焦三仙各15g,鸡
内金10g。
五、肝胃郁热型
胃脘痛以灼热痛为主,痛势急迫,烦躁易怒,反酸
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治以疏肝泄热和
胃。处方:黄连10g,吴茱萸1.5g,煅瓦楞子30g,蒲公
英30g,柴胡10g ,白芍30g,陈皮10g,半夏10g,便干者加生白术30g,枳实。
六、脾胃虚寒型
临床特征为隐痛绵绵,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腹胀,
纳差,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弱。方用小建中汤加减。
处方:桂枝10g,白芍15g,香附10g,高良姜10g,半夏
10g,炙甘草6g,煨姜3g,大枣3 枚。
七、胃阴亏虚型
本型病由胃病日久,主要证候为胃痛隐隐,口燥咽干,
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此型从养阴益胃论治,以一
贯煎加减。处方:太子参10g,川楝子15g,麦冬15g,
沙参18g,乌梅10g,石斛15g,玉竹10g,延胡索10g,
白芍15g,甘草6g,百合30g,乌药10g。
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结果,采取针对性用药,如胆汁反
流性胃炎酌加疏肝利胆、降逆止呕之柴胡、郁金、法半夏、
鲜生姜;如合并胆囊炎胆石症者,加利胆排石之金钱草、
海金沙 、鸡内金;如消化道溃疡者,加生肌敛疮止痛之
海螵蛸、贝母、白芨;如上消化道出血,加大黄、白芨粉、三七以化瘀止血;若胃酸减少者加乌梅肉、木瓜、生山楂,
以酸甘化阴,若胃酸过多加海螵蛸、贝母、煅瓦楞子以
敛酸止痛;若合并肠上皮化生者加丹参、益母草、百花
蛇舌草以化瘀通络。若幽门螺杆菌试验阳性,则加黄连、
蒲公英、呋喃唑酮以清热解毒,抑制幽门螺杆菌。
长期临床观察,认为胃腔痛,多具有冬季发生或加重
的特点。其病多虚多寒,治宜温补脾胃,常用良附丸、
理中汤、建中汤,甚则吴茱萸汤,旨在温胃散寒,理气
止痛,同时又强调体质因素,注意温燥之品易于耗气伤
津的特点,常选用黄连、蒲公英、白芍等苦寒之药以反
佐之。
治疗中注意调理气机,或以疏肝解郁,或以抑肝扶脾,
或调理胃肠为要,常用川芎、郁金、木香、陈皮。川芎
能改变胃黏膜血循环,促进胃黏膜修复;郁金能理气解
郁,化瘀止痛,凉血清心,疏利肝胆,具有促胃镇痛、
利尿抗菌及利胆作用;木香、陈皮广泛用于胃肠道疾病,
能明显改善疼痛,提高临床治愈率。附:临床证型应用
①脾胃虚弱型:
病由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等。
症见胃脘隐痛绵绵不已,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腹胀、
纳差、或泛吐清水、大便不调、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以甘温健胃,调气和中,方用四君子汤加减。
处方:党参18g 白术12g 云茯苓12g 砂仁12g 佛手
12g 丹参20g 香附10g,鸡内金10g,甘草6g。
加减运用:如脾胃虚寒,肢冷便塘,胃脘痞胀加黄
芪30g 沉香10g;兼停饮者,泛恶欲吐,胃有振水音或背
冷如掌大加桂枝10g 半夏12g;气滞不畅者,脘腹胀病明
显,噫气矢气加龙爪草30g,米碎木15g;炎湿者加苍术
10g;纳差较甚者加神曲15g 或麦芽30g。
【例】患者,男,60 岁,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
轻度下垂,以上方加沉香10g,黄芪30g,本例脘部痞胀
为苦,其痞胀以喜温喜按为特点,乃脾胃虚解,中阳不
足所致,故加辛温之沉香以降气消痞。且沉香用量适大,
常用10g,疗效才佳,加黄芪以甘温补中、益气举阳。
②脾虚肝郁型:病由饮食不节,或情志不畅,伤其肝气,症见胃脘账
闷或痛、嗳气、心烦易燥或喜叹息,神疲乏力,纳差、舌淡、
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治以健脾调肝,行气止痛方:
柴芍六君汤加减。
处方:柴胡、白芍、云苓、砂仁、米碎木、黄芩、佛手、
党参、香附、甘草。
加减运用:若肝郁化火者,心烦易怒,灼热嘈杂或
反酸者加栀子、海螺蛸各15g;兼瘀血者,舌黑白或暗紫,
加丹参20g、三七粉3g, 大便色黑加紫珠草30g;兼湿热,
口黏口苦,大便不爽,苔黄者加火炭母30g;纳差加鸡内
金、神曲。
【例】患者,女,38 岁,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
性浅表性胃炎”,给以健脾调肝,行气止痛化瘀,上方
去香附、黄芩加栀子15g、海螺蛸15g、紫珠草20g、丹
参20g、三七3g,活血化瘀止痛。
③肝气犯胃型:
病由忧思恼怒,情志不畅,气郁伤肝,症见胃脘胀痛,
脘痛连肋,噫气矢气则舒,心烦易怒,大便不畅,苔多薄白,
脉或弦细,治以疏肝理气为主,方用四逆散加味。【处方】柴胡12g 枳壳12g 佛手12g 砂仁12g 郁金12g 延
胡索15g 黄芩15g 香附10g 丹参20g 白芍18g 甘草6g。
加减运用:若气郁化火灼热嘈杂,上冲胸咽,口苦,
苔黄者加栀子15g、牡丹皮12g;火郁伤阴者灼痛似饥,
口干,舌红小津,脉细,减柴胡、香附加沙参、麦冬或石斛;
兼瘀血者加三七粉3g;便黑者加紫珠草;反酸者加海鳔
硝20g;胃痛较甚者加龙爪草30g,米碎木15;纳差者加
鸡内金、神曲。
【病案】患者,女,42 岁,因情志不畅发病,治以疏肝
理气为重,上方去丹参加龙爪草、米碎木,4 剂后诸症消
失。按龙爪草用于痉挛性胃痛,胆绞痛较好,米碎木尚
有局部止血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疼痛尤佳。
【 治 则 】
一、胃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治当理气通降
胃腑宜空,胃气宜降,胃气失降上逆,可致胃脘部胀
满,不思饮食,嗳气,呃逆,恶心欲吐,大便不通,此
为胃气当降不降,浊气与秽浊之物返逆所致。故治疗宜通降胃气,消其郁滞,承胃腑下降之性,推陈出新,引
导食滞下降,给邪出路。
对不同证型通降之法有异,食管下段病变为主者多表
现胃上脘胀痛,如堵如塞,呃逆吞酸,重则呕吐。治用
半夏泻心汤加减,并加和胃降逆之品。方药:半夏10g,
黄连6-10g,黄芩6-10g,炮姜3-6g,瓜蒌10-20g,旋复花
10-15,代赭石10-20g,槟榔10-15g,青皮10-15g,香附
10-15g,郁金6-10g,石斛10-15g。胃内病变为主,多表
现胃中下脘疼痛胀满,治用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以除湿
散满,理气降浊,方药:苍术10-15g,厚朴10-15g,陈皮
10g,半夏10g,云茯苓10-30g,苏梗10-20g,枳壳10g,
莱菔子10-15g,香附6-10g,鸡内金10g。若胃内痰浊互
结,瘀而化热,可见口苦而干,脘闷烧心,苔黄便闭者,
加用小陷胸汤(黄连、瓜蒌、半夏),对胃痛兼肠热便
秘之人,多选加厚朴、枳实、槟榔、大黄,对肠燥便闭
者多加生地、玄参、当归等,可提高疗效。
【典型案例】患者,女,23 岁,胃脘部疼痛胀满,如物阻塞,
痛串后背及腹下,进食10 分钟后即呃逆,舌酸重则呕吐,
苔薄黄腻脉络细弦,治以半夏泻心汤加减, 药用:半夏、旋复花各15g,黄芩、黄连各8g,党参、槟榔、桔梗、柴
胡、香附、郁金各10g,炮姜、大黄各6g。辛开苦降,理
气降逆,7 剂后,胃脘部痛满明显减轻,呃逆吞酸已止。
二、胃病易滞,治当化滞疏壅
慢性胃病,迁延已久,多致胃痛不食,口干黏腻,大
便不爽,积滞不降,胃痛难复,治宜燥湿消积,行气导滞,
用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化湿消导之品,方药:苍术10g,厚
朴10-20g, 陈皮10g, 半夏10g, 云苓20-30g, 木香10-
15g,佩兰10-20g,白豆蔻10-20g,鸡内金10-20g,焦小
麦10-15g,麦芽10g。久病入络,久痛生瘀,胃痛久而不
愈加延胡索、郁金活血止痛。
三、治胃须注意疏肝理脾
慢性胃痛患者,每因情绪波动导致病情反复加重,表
现以胃脘胀痛为主,窜及两肋。治以疏肝和胃,行气止痛,
以柴胡疏肝散为主。药用:柴胡6-10g,枳壳10g,白芍
10g,半夏10g,川芎6g,香附10g,郁金10g,木香10g,
砂仁6g,白及g6。肝火胃热则疏肝泄热,和胃止痛,上方加延胡索10g,川楝子10g,赤芍10g,黄连6g。
四、治疗胃尚应调其兼证
恶心呕吐者,呕吐不渴,用小半夏汤以和胃止呕;若
反胃而噎,心下痛者加旋复花、代赭石、党参;若胃虚
有热之呃逆、呕吐者,加橘皮竹茹,反酸明显者,加煅
瓦楞子;十二指肠溃疡者加海螵蛸;胃热伤阴加牡蛎;
胃中灼热疼痛,烧心吞酸者加黄连或左金丸,还常用白
及收敛止血,重者用藕粉调云南白菜1-2 克,空腹或睡前
服用,对糜烂及溃疡病者甚佳。
五、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使病之所
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最为多见,情志抑郁,恼怒伤肝,
则胃腔胀痛。
【案例】患者,女,50 岁,胃脘胀病3 年,每因情志不
畅而加重,胃镜示胃溃疡:症见胃脘疼痛,连及肋肋,口苦,
纳差,大便不爽,舌质淡,苔白,脉沉弦。证属肝胃不和,
治宜疏肝和胃,以四逆散合川子楝子散化裁,药用:柴
胡10g,白芍15g,枳壳15g,郁金15g,佛手12g,延胡索15g, 甘草6g,5 剂后,疼痛锐减,胃纳增加,又加青皮、
香附等药调治半月,悉除。
六、胃属阳腑,喜润喜柔
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脾燥胃湿,燥湿相合,
相互为用而既济。
【案例】患者,男,40 岁,中上腔隐痛5 年之久,胃镜
示慢性胃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隐痛,口干,口苦,手
足发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脉细数。属
胃阴不足,治宜养阴益胃,拟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药用:北沙参20g,麦冬10g,生地15g,玉竹10g,白芍
30g,天冬10g,佛手15g,甘草10g,服药半年,诸症消失。
七、胃气贵在和降通畅
所谓通降既通畅和下降之意,通则不病之治容原则。
【案例】患者,男,30 岁,3 天前暴饮暴食后出现胃脘饱胀,
疼痛拒按,厌食,嗳腐酸臭,恶心欲吐,吐后症轻,大
便不爽,矢气酸臭,舌红,苔厚腻,脉弦滑。证属宿食停
滞,阻滞气机,治宜消食导滞,调理气机,拟枳实导滞丸合保和丸,药用:枳实10g,莱服子30g,大黄6g,焦
三仙各15g,鸡内金6g,厚朴 10g,半夏10g,连翘10g,
蒲公英30g,茯苓12g。2 剂后,大便通,胃痛缓解。
八、久病入络,气血同治
胃病初起胀甚于痛,痛在气分为主;久病入络,痛重
于胀,病在血分为主,对这类患者要仔细诊断。
【案例】患者,妇,48 岁,患胃病近20 年,胃镜示慢性
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隐痛,痛处不移,食后痛苦,
纳呆,乏力,大便不爽,舌质暗,苔白,脉弦涩。证属
瘀血停胃,脾胃气虚,治宜促脾益气,活血化瘀。药用:
黄芪60g,党参30g,白术15g,陈皮12g,桃仁10g,丹
参30g,三七3g,茯苓12g,山楂15g, 甘草6g,进药10
剂后,疼痛减轻,后随方加减,调理数日,悉除。(二)治胃痛之临床经验
一、提纲挈领抓机
脾与胃,互为表里,共主接受,消化、吸收食物营养
和排泄糟粕。“脾宜井则健,胃宜降则和”。此外,脾
胃之气升降运动,尚与肝之疏泄气机功能密切相关。脘
痞痛胀,大便秘结,乃胃气不降。暧气呃逆,恶心呕吐
等为胃气上逆。胃脘痛乃由饮食不节、情志失和以致气
机失宣而成。表现则为湿、热、痰、食郁滞,寒热绪杂,
且多数症状兼见,实为本虚而标实也。
二、辨证贴切慎组方,层次分明
辨证主线为明脏腑,探虚实,分寒热,定气血。如
脾胃气分病,初起气机郁滞用理气法;迨至气机壅滞不
下则用降气法;壅滞日久,气结不散则用破气法。理、降、
破之病情轻重不同,选药之和缓、迅猛、层次自然不同。
使药证相符,轻重得宜,中病即止,最忌太过。
三、思路术疗效,法借外科
收胃镜所见引入中医望诊,认为胃、十二指肠黏膜
之类病变及溃疡,可按外科疮疡来辨证,详之有了。①
借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之内消法,如金银花 、蒲公英、
丹参、没药、三七之属以治黏膜之充血、红肿;②借补
气血,调养之内托法,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以治
黏膜之萎缩及溃疡;③借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处,用细
粉吞服,如黄连、海螵蛸、三七粉,使药力直接作用于
黏膜,达到解毒、活血、制酸止痛之效。
【例】患者,男,35 岁,胃脘痛5 年余,胃镜示胃黏膜
广泛充血,食管、贲门充血水肿,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症见纳少,倦怠乏力,舌体胖,质淡,脉滑。治宜疏肝
理气,益气促脾,佐以清热利湿,方取益气之党参,实
脾胃以青皮、陈皮、积壳、川楝子为主,猪苓、茯苓、
滑石助党参促脾利湿,海螵蛸制酸止痛,三七粉、丹参
理气止痛,延胡索理气止痛,连翘清十二经气分之热,
黄连粉、生地清肠胃气血之热,以防止胃黏膜和十二指
肠感染,亦清气止痛 ,5 剂后,痛止,之后去党参加太子参,
10 剂后复查胃镜示正常。(三)胃痛分型治疗
一、肝胃气滞型:
本型临床最为常见,多见于浅表性胃炎,胃神经官
能症患者。症见胃脘胀痛,痛连两肋,胸闷,嗳气频
作,善叹息,每因精神紧张或情志不畅而诱发, 舌质淡
红,苔多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主
方:柴胡疏肝散合川楝子散加减,药用:柴胡10g,枳实
15g,白芍12g,陈皮10g,香附10g,川芎10g,延胡索
10g,川楝子10g,甘草6g,常加广木香、郁金、青皮、
乌药之类,嗳气频作可加旋复花,代赫石,胞胀较甚配
木香顺气丸。
【例】患者,女,47 岁,症见胃脘胀痛不适,连及右肋
下胀痛,嗳气则舒,情志不畅则胀痛发作较甚,舌淡红,
苔薄白,脉弦,胃镜示浅表性胃炎。用柴胡疏肝散合川
楝子散加减,药用:柴胡15g,枳壳12g,白芍10g,陈
皮10g,香附10g,川芎6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广
木香6g,甘草6g,连服6 剂,病减,连服14 剂,诸症消失,
改用木香顺气丸善后二、肝胃郁热型:
本型多见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患者。主症:
胃脘痛,而胃中有明显灼热感,伴口苦反酸,舌红苔薄黄,
脉弦数。治法:疏肝泄热,理气止痛。主方四逆散、化
肝煎合左金丸,药用:栀子10g,丹皮10g,白芍10g,
陈皮8g,青皮10g,泽泻10g,浙贝母10g,黄连3g,吴
茱萸2g,瓦楞子10g,柴胡 10g,枳实15g,甘草6g。便秘
加加大黄,反酸明显加海螵蛸,病甚合用川楝子散。
【例】患者,男,32 岁,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
症见胃部灼热感,疼痛较剧,胀满不适,口苦,口干喜
饮水,大便不结,舌红苔黄,脉弦数,用化肝煎合左金
丸再加四逆散。药用:栀子10g,丹皮10g,白芍10g,
陈皮8g,青皮10g,泽泻10g,浙贝母10g,黄连4g,吴
茱萸2g,柴胡10g,枳实15g ,甘草6g,进四剂后,症明
显减轻,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巩固,一年未复发。
三、湿热食浊阻滞型:
本型多见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
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主证:胃脘嘈杂,胀痛,痞闷不适,嗳腐吞酸,恶心欲呕,舌淡红,苔厚腻,脉滑。
治法:清湿热祛食浊,行气止痛。主方:四逆散合越鞠
丸。药用:苍术8g,香附10g,川芎10g,栀子10g,神
曲10g,柴胡10g,枳实15g,白芍10g,甘草6g。食滞较
重加麦芽、山楂、莱菔子,呕吐加半夏,胃脘胀满加厚朴、
木香,或选用积实导滞丸。
【例】患者,男,38 岁,胃脘胀半月,嘈杂,反酸,痞
闷不适,不欲食,舌淡红,苔腻微黄,脉滑,胃镜:胃
窦部糜烂性胃炎。用越鞠丸合四逆散加减。药用:苍术
6g,香附10g,川芎8g,栀子6g,神曲10g,柴胡10g,
枳实10g ,白芍10g,瓦楞子10g,甘草6g,连服8 剂,
疼痛缓解,上方加麦芽再进15 剂。
四、胃阴不足型:
主症:胃脘隐隐灼痛,多饥而少食。口燥咽干,大便干,
舌红少苔而乏津,脉细。治疗:甘凉益胃,养阴生津。主方:
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药用:沙参20g,麦冬10g,
玉竹15g,生地15g,白芍20g,石斛12g,甘草10g。胃酸
少加乌梅、山楂,痛明显者合川楝子散(川楝子、延胡索),便秘者加玄参,若胃脘气滞加少许陈皮、砂仁防滞气。
【例】患者,女,42 岁,胃脘部隐痛4 年余,近诉胃
脘部隐隐作痛,时易饥饿但又不欲食,咽干口燥,形体
逐渐消瘦,舌质红少苔,脉细,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
炎。用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味,药用:沙参30g,麦冬
30g,玉竹15g,生地15g,白芍20g,石斛12g,川楝子
10g,甘草10g。进药15 剂,痛逐渐缓解,守方再进2 个月,
饮食明显增进,胃痛、善饥诸症悉除,体质随之增强。
五、脾胃虚寒型:
多见于久病,年老体虚者。凡胃痛日久不愈,反复
发作多致此症。主证:胃痛绵绵不休,隐隐作痛,喜温
喜按,饥则痛甚,食后则缓,或反吐清水,食少便溏,
神疲倦怠,面色少华,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主方:小建中汤合理中汤。
药用: 白芍12g, 桂枝6g, 白术10g , 党参20g, 干姜
6g,甘草6g,饴糖适量送服。恶心欲呕者加小半夏汤(半
夏 、生姜),亦可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干姜。
【例】患者,男,50 岁,反复胃脘部胀痛10 年,先后服用过西药仍反复发作,现胃脘隐隐作痛,且胀满不适,
食少,便溏,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胃镜:①慢性浅表性胃炎;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用香
砂六君子汤加干姜内服,药用:党参10g,白术10g,云
茯苓15g,陈皮10g,半夏 10g,广木香6g,砂仁6g,干
姜6g,乌药10g,甘草6g。连进15 剂后,症状大减,饮
食增进,续以香砂六君子汤调治一个月,症状消失。
【 证 治 】
一、食滞证治
脾胃虚弱不堪重负,容易伤食,引起食滞,常在健
脾方之四君子汤中加莱服子、麦芽 、山楂等消导药。如
大便秘结或不畅为慢性胃痛者,其脾胃虚弱,多不能耐
受大黄,如服之往往表现胃痛酸痛,故常加枳实和莱服子,
二者行气,缓下通便效果确切,适宜脾虚便结 ;积实配
四君子汤中的白术为枳术丸,即治饮食停滞,胃脘痞满,
不思饮食等证,用之甚为对证。二、气滞证治
慢性脾胃病,胃胀满,胸闷脘痞,嗳气则舒,甚为常见,
根本原因在于脾虚运化无力,气机不能畅通,此时多合
用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常用香附、木香、枳壳、砂仁、
甘松、佛手等。
三、兼湿论治
湿和食有密切关系,脾虚者,稍多食积易生湿,表现
为胃胀,气塞,口中黏腻,不饮不畅,苔腻,为脾虚是
湿产生的基础。一般用健脾法,健脾方中合霍朴夏苓汤
或平胃散、三仁汤加减,常用大黄、半夏、薏苡仁、炒
豆蔻、厚朴等药;有化热表现者常加黄芩,蒲公英。
四、湿瘀证治
慢性脾胃病“久病入络”“病久必瘀”的观点,临
床表现为刺痛的虽不多,但气滞证多见。消化性溃疡多
疼痛部位固定,反复发作,同时认为“久病必虚”,慢
性脾胃病的虚和瘀结合,即气虚血瘀,因此在健脾的基础上,加活血化瘀药是常规治法,常用丹参、延胡索 、
三七、失笑散。
按:以健脾为主治疗慢性脾胃病最常用“四君子汤”,
主要功用是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此非峻补之剂,
虚弱之脾易于接收,起治本的作用。“良附丸”虽偏于
治胃胀气疼痛,但合入“四君子汤”再不会有耗气之弊,
根据寒的程度还可选用生姜、肉桂等或用“黄芪建中汤”,
要注意在阳刚之药中适当地加入护胃阴之药,如麦冬、
白芍、百合等,要避免油腻碍胃之品,同时注意防治,
作到未病先防。
(四)胃脘痛临床细谈
【基础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去人参加柴胡、
香附、川楝子、枳壳、苏梗而成。即柴胡,香附,川楝子,
木香,砂仁,苏梗,枳壳,陈皮,甘草,半夏,炒白术,
云苓。
常以此方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每获良效,胃脘痛兼
胁胀者加佛手、香橼、郁金、姜黄; 舌红苔黄,郁热较重者加川黄连、黄苓;便闭者加瓜蒌仁、火麻仁、郁李仁;
甚者加番泻叶、大黄;脘痛较重者加延胡索、檀香;失
眠梦多者加合欢皮、夜交藤;胸脘痞闷者加瓜蒌、薤白;
苔白腻者加白豆蔻、薏苡仁、杏仁;食欲不振,纳呆食
少者加焦三仙、鸡内金 ;泛酸者加瓦楞子、海螵蛸;或
呃逆者加丁香、柿蒂、枇杷叶、旋复花;口臭者加荷叶、
佩兰、藿香;便溏者加扁豆、莲子、淮山、薏苡仁;烧心,
舌红苔少者,加石斛、玉竹、麦冬、川连;肛门下坠者,
加百合、升麻、炙黄芪;头晕,恶心欲呕,脉弦者加天麻、
刺蒺藜、夏枯草、竹茹;脘腹冷痛,黎明泄泻者加补骨脂、
吴茱萸、五味子、肉豆蔻、乌药。
【反酸治验方】基础方加白豆蔻、荷梗、佩兰枝、藿香、
龙胆草、番泻叶、瓦楞子、海螵蛸。
【嗳气治验方】基础方加枇杷叶、柿蒂、瓦楞子、鸡内金、
海螵蛸、莱菔子、焦神曲、炒麦芽、荷梗、火麻仁、郁李仁、
白豆蔻。
【胃脘痛治验方】基础方加乌药、干姜、吴茱萸、桂枝、
延胡索、檀香、焦神曲、炒麦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