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行长官网-POS网_养卡玩卡_信用卡资讯_pos资讯_银行风控线报-网贷口子社区_综合的羊毛分享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发新帖
公众号:撸卡圈
服务号:老行长
赶紧关注!才不迷路!
查看: 29|回复: 0

232年历史终结:美国一美分硬币停产背后的成本困局与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32年历史终结:美国一美分硬币停产背后的成本困局与民生震荡
文:老行长网(www.Laohangzhang.com


一、事件核心:一枚硬币的谢幕时刻
当地时间 11 月 12 日,费城铸币厂内,随着财政部司库布兰登・比奇按下按钮,最后五枚印有林肯肖像的一美分硬币完成铸造。这五枚带有特殊 “Ω” 标记的硬币并未流入市场,而是计划通过拍卖上缴国库,为美国延续 232 年的一美分硬币铸造史画上句点。这一结局源于今年 2 月特朗普的行政指令 —— 当时他在 “真实社交” 平台直言,铸造成本远超面值的一美分硬币 “太浪费”,并要求财政部立即叫停生产。
二、停产动因:成本倒挂与时代变迁的双重挤压
1. 难以承受的成本黑洞
数据显示,2024 财年一美分硬币的铸造成本已飙升至 3.69 美分,较 10 年前的 1.42 美分增长近 160%,连续 19 个财年高于面值。这枚由 2.5 克锌芯镀铜制成的硬币,受全球金属价格上涨影响,成为名副其实的 “亏本生意”——2023 财年美国铸币局生产 45 亿枚一美分硬币,耗费纳税人 1.79 亿美元,占当年流通硬币总产量的 40%。财政部测算,停产每年可直接节省 5600 万美元成本。
2. 支付习惯的根本性变革
成本压力之外,现金交易的式微成为关键推手。美联储数据显示,美国现金支付占比已从 2016 年的 31% 降至 2023 年的 16%,仅集中于低收入群体和老年人。3000 亿枚流通中的一美分硬币,大多沉淀在抽屉与存钱罐中,形成 “银行 - 收银机 - 抽屉” 的无效循环,被零售业领袖协会称为 “死亡螺旋”。
三、现实震荡:从收银台到福利体系的连锁反应
1. 零售商的两难困境
停产引发的硬币短缺比财政部预估的 2026 年初提前到来。为应对现金交易,便利店 QuickTrip 率先推行 “五舍五入” 政策:2.09 美元的商品对现金顾客仅收 2.05 美元,但刷卡顾客仍需全额支付。这种差异定价暗藏法律风险 —— 部分州明确禁止此类做法,认为侵犯了现金支付者的平等权。零售业协会警告,若不及时补救,现金交易可能在多地陷入瘫痪。
2. 低收入群体的生存挑战
最受冲击的是依赖现金的弱势群体。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NAP)的食品补助交易要求精确计价,而硬币短缺导致无法找零,既违反 “同价原则”,又影响贫困家庭的基本采购。加州大学学者比尔・毛雷尔尖锐指出,这种 “仓促改革” 实质是让低收入者和小型商户为政府的决策失误买单。
3. 潜在的连锁成本风险
波士顿大学专家杰伊・扎戈尔斯基提出预警:若未通过立法规范定价,一美分硬币的需求可能转移至五美分硬币 —— 而后者的铸造成本高达 14 美分,盲目扩大生产将造成更大亏损。
四、历史注脚:一枚硬币的符号意义
自 1793 年首枚一美分硬币诞生以来,这一币种承载着美国的货币史记忆 ——1909 年起,林肯肖像成为正面主图案,成为美国民众最熟悉的货币符号之一。尽管铸币局表示现有库存 “远超商业需求”,且硬币仍具法定流通效力,但零售业的实际体验显示,短短两个月内一美分硬币已 “越来越难找”。对于收藏家而言,最后的 “Ω” 标记硬币或将成为新的收藏热点。


老行长支付网,为您想得更多,看得更远!让智慧点亮生活!http://Laohangzhang.com.旗下微信公众号:卡王之家。专为持卡人着想的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QQ|老行长 ( 粤ICP备18015827号-1 )

GMT+8, 2025-11-19 10:06 , Processed in 0.17565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Laohangzhang.com

Copyright © 2018-2025 老行长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